>首页 > 行业资讯 > 省发改委主任回顾云南对外开放史: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省发改委主任回顾云南对外开放史: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来源:中国发展网 文/杨洪波 作者为云南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 / 2019-09-12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云南省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历届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族人民筚路蓝缕,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百姓安居乐业,边疆团结稳定。云南省在加快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中,取得了积极成效。

 

抚今追昔,回顾峥嵘岁月,既是对历史的回望,也告诫我们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回顾云南省对外开放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边境贸易发展起步阶段(1980年~1990年)

 

1980年,云南省首先在中缅边境恢复边境贸易;1985年,进一步放宽边境贸易政策,边境26个县市(含畹町市)全部划为边境贸易区,边境贸易全面展开。到1990年,初步形成地方政府间贸易、边境民间贸易、边民互市等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边境贸易发展格局。

 

——确立目标扩大开放阶段(1990年~1999年)

 

1990年,云南省委第五次代表大会确立把对外开放的重点转移到南亚东南亚的方针;

 

1992年,国务院批准昆明市实行沿海开放城市的政策,批准畹町、瑞丽、河口为边境开放城市并设立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

 

1993年起,云南省与外经贸部每年联合举办一次“中国昆明出口商品交易会”,“昆交会”成为云南省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

 

1999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在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把云南省建成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大通道,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总体目标。期间,云南省积极推动和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成为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主体省份,共同确定了大西南联合起来走向东南亚,扩大对外开放的总体发展战略。

 

——全面推进对外开放阶段(2000年~2008年)

 

云南省大力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先后出台了《云南省外来投资促进条例》《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若干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外来投资促进工作的若干意见》,全力推进出省和出境重大公路、铁路、航运和水运通道项目的筹备和建设,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通路、通电、通商、通关”进程,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积极拓展与东南亚、南亚开放合作领域,云南省由改革开放的末端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重要前沿阵地。

 

——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阶段(2009年~2015年初)

 

2009年7月,时任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到云南省视察,指出:“要充分发挥云南省作为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重要陆上通道的优势,深化同东南亚、南亚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开放质量和水平,使云南省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充分肯定了云南省在全国对外开放总体格局中具有的特殊地位,把云南省对外开放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历史性地把云南省推向全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省委、省政府积极推动落实,将“桥头堡战略”确定为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三大战略目标,即“两强一堡”(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桥头堡)的战略目标。

 

同时,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11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为统筹协调桥头堡建设工作,省政府成立了桥头堡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新阶段(2015年至今)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云南省考察指导工作,殷切希望云南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省篇章”。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正式成为云南省对外开放的战略定位和总抓手。

 

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是党中央着眼于新的时代背景和全国战略布局,为云南省确定的新坐标、明确的新定位、赋予的新使命。

 

2015年以来,云南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南省重要讲话精神,制定实施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等系列政策文件,成立了专门机构,统筹协调推进“一带一路”及辐射中心建设有关工作,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多元合作新平台、对外交流新机制和经济竞争新优势,互联互通能力、创新驱动能力、金融配置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区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人文交流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的“五通”良好局面逐步展现。

 

——顶层设计引领整体谋划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发挥云南省在全面开放新格局和“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区位优势,促进云南省加强与周边国家互利合作,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政策措施》,政策支持涵盖与周边国家农业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经贸合作、金融合作和人文交流等内容。省委、省政府及时细化出台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实施方案、措施,加快推进云南省与南亚东南亚地区在互联互通、经贸合作、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及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搭建起了推进辐射中心建设的“四梁八柱”政策体系。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大幅提升

 

国际大通道建设方面:

 

一是中越国际通道建设。昆明至河口铁路、高速公路分别于2014年12月、2013年10月全线贯通。

 

二是中老泰国际通道建设。昆明至磨憨高速公路已全线贯通;玉磨铁路建设正按照确保2019年9月底实现全部桥墩封顶、2020年6月完成大桥合龙、2020年同步开始铺轨,2021年全线通车的目标倒排工期,建设工作开始全面提速。

 

三是中缅国际通道建设。昆明至瑞丽高速公路已经全线贯通;大理至瑞丽铁路计划将于2022年竣工。

 

四是中印国际通道建设。芒市至猴桥铁路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猴桥至密支那至雷多铁路已纳入国家规划。

 

航空网建设方面:

 

昆明至东南亚首都航线实现全覆盖,云南省成为开通南亚东南亚航线最多的省份。昆明机场成为全国第四个开展“通程航班”业务的国际机场、第六个实现全天候通关保障的航空口岸。

 

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方面:

 

2016年12月投运的昆明南站,成为了我国辐射南亚东南亚国家最重要的国际陆路客运枢纽,昆明东站铁路货运枢纽也投入使用。

 

能源设施建设方面:

 

中缅油气管道的全线贯通,构建了多元化的能源互通格局,2018年有890万吨原油从760多公里外的缅甸马德岛输至云南省的下游炼厂,为我国西南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工业“血液”。

 

通讯设施建设方面:

 

云南省联合国内三大基础运营商,正在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通信枢纽,目前国际通信服务范围可覆盖周边国家。

 

——四大中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一是开放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瑞丽、勐腊国家级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河口、瑞丽等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红河、昆明综合保税区,中老磨憨-磨丁等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有序推进。

 

二是通关便利化得到改善。全省25个口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省电子口岸大通关服务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三是经贸合作不断扩大。2019上半年云南省外贸进出口额首破千亿元大关,达1049.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6%。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达756亿元,占全省的72%,同比增长11.1%。出口433.7亿元,同比增长21.4%;进口615.7亿元,同比增长7.1%,贸易逆差182.1亿元,外贸整体形势向好。

 

四是各层级论坛展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目前,已连续成功举办5届南博会;成功举办两届中国-南亚合作论坛,深耕了睦邻友好关系,增强了南亚东南亚对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同和响应;昆交会、旅交会、农博会等大型国际展会成效显著。

 

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的带动力不断加强:

 

云南省立足现有一批实力较强的高校、国家级科研院所、创新性大型企业集团,在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化工、特色农业等领域,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各国的合作交流,目前已成功搭建起一些开展科技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

 

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的融通力不断提高:

 

一是在金融对外开放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跨越。2019上半年,云南省跨境人民币结算量为268.16亿元,累计结算量较试点前翻两番多。经常项目跨境人民币收付184.51亿元,资本项目跨境人民币收付83.65亿元。在全国首批试点个人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业务,圆满完成跨境人民币贷款试点任务,9家跨国集团企业搭建跨境人民币资金池,实现了跨国企业集团境内外成员企业之间开展跨境人民币资金余缺调剂和归集业务;完善区域性货币交易“云南模式”,全省推出全国首例人民币对泰铢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银行柜台挂牌币种已涵盖周边国家货币,搭建了云南省两个越南盾现钞直供平台和西南地区第一个泰铢现钞直供平台,实现中老双边本外币现钞跨境调运历史性突破。

 

二是金融机构深入开展跨境金融交流合作,“走出去”“引进来”成效显著。驻滇银行机构设立沿边金融合作服务中心、泛亚业务中心、泛亚跨境金融中心等区域性功能性总部,开辟跨境清算的新渠道;马来西亚银行、渣打银行、大华银行到昆明设立了分行;富滇银行、太平洋证券到老挝分别设立了老中银行、老中证券;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与老挝、泰国央行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2017年开启了与缅甸央行合作新纪元。

 

区域性人文交流中心的合作力不断深化。

 

教育合作方面。云南省高校加大与国外院校的合作力度,增强“留学云南”吸引力,2018年云南省高校招收留学生1.8万多人,位居全国第八位,留学生来自148个国家。其中,南亚东南亚国家留学生15952人,占全省外国留学生总数的85%,云南省逐渐成为南亚东南亚国家来华留学重要目的地。连续6年承办“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

 

卫生合作方面。在边境地区开展传染病联防联控国际合作,并举办了两届中国云南-南亚东南亚国家医院院长论坛。文化交流方面。在柬埔寨、缅甸合作共建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剧《吴哥的微笑》在柬埔寨落地并实现本土化。

 

旅游合作方面。在中国-东盟、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框架协议下,区域旅游合作稳步推进,边境旅游试验区和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得到积极推动。

 

生态保护合作方面。云南省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建设示范等次区域环境合作交流,并进一步深化了与周边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国际合作。

 

下一步,云南省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定位、发挥优势、积极作为,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不断推动各项改革走深走实,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促进云南省与南亚东南亚等地区国家全面合作发展。 

 

(来源:中国发展网 文/杨洪波 作者为云南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
©2016-2017 西双版纳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滇ICP备16004840号
营业执照公示

滇公网安备 53282302000016号


操作说明
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