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北山边民互市改革试点契机,河口县推动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升级。目前,河口边民互市交易场所已成为云南省陆路口岸中设施最完善、管理最规范、通关最便捷的边民互市交易市场之一,并努力打造成为全省边民互市改革复制推广样板。 一是推动互市场所“标准化” 加强与海关、边检部门沟通协调,以边民互市通关再造、规范管理为切入点,探索推广“一口岸,多通道”监管模式,扩大互市贸易范围,丰富互市贸易种类,规范互市贸易管理,提升互市贸易质量,促进边民互市贸易走入健康稳步发展快车道。投入270余万元对北山边民互市场所进行硬件设施、软件管理系统升级改造,建设完成交易区、申报大厅、查验区“三大功能区”,并依托边民互市信息化管理平台运行,形成“卡口一”管进、“卡口二”预判、“卡口三”管出的标准化管理链条。统筹推进山腰、纸厂、坝吉边民互市场所建设,发挥县内省级通道作用,努力打造全省边民互市改革复制推广样板。2019年第1季度,完成边民互市交易额15.7亿元,同比增长17.5%,交易量28.4万吨,同比增长45.5%;参与交易人数21.7万人次,同比增长20.9%。 二是推动监管体系“规范化” 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边民互市管理办法、贸易交易结算管理办法和进出口商品拼车管理办法3个专项行政法规,成立互市贸易管理公司,对北山货场实施优化升级改造,实行围网式封闭管理。启用全新的互市监管模式,设置互市专用通道、卡口和相应的隔离设施及监控设备,实现“无死角”全域监控覆盖。不断优化商品通关作业流程,形成了完整的预报、确报、理货、结算、申报、审单、布控、查验、放行监管体系,全方位引导边民互市向守法、合规、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三是推动申报模式“无纸化” 率先引进并开发完善了边民互市贸易管理系统,完成近5000名边民的指纹、身份认证等信息的采集备案。边民在完成交易结算后,到指纹申报机读取指纹即可实现人员、货物自动匹配,不到20秒就可完成申报。以指纹申报、电子信息传输、自动核对等智能化申报模式,取代以往边民凭纸质单证申报的传统模式,借助科技手段实现了“人到、证到、货到”的互市监管要求,大大缩短通关时间。 抓住“一站式”通关试点的大好时机,加强通关便利化设施建设,在全国率先实行电子税费支付,实现了联网核查,确保了通关和缴税的安全、高效、便捷,为企业营造良好的通关环境。将“互联网+”思维融入互市管理,建立进出境车辆“快捷通”系统自助通道和自助查验通道,为70辆向海关备案的边民互市车辆制发专用IC卡,实行“一车一卡”管理,放行只需1秒,每车边民互市商品20分钟内便可完成全部通关流程,通关时间缩短近70%,真正实现信息流引导物流的管理模式,提高卡口管理智能化水平,做到商品“管得住,通得快”。 在边民互市交易主体上,找准利益和诉求的契合点,积极探索推进边民互市改革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建立“边民互市+精准扶贫”模式,积极协调社区、农场连队建档扶贫户、残疾人和老年人成立了“以队为组、组长牵头、互帮互助”的23个边民互助组,下辖108个互助小组,通过抱团经营、统一采购,充分释放互市政策的“聚合效应”。 坚持对内对外交流常态化,加快推动边民互市有序发展。通过会谈会晤、学习考察等形式,多次与越南老街就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等问题进行沟通对接,特别是在西瓜、香蕉、火龙果、荔枝等几种边民互市商品采用大型货车直接运输以及增加互市鲜活商品种类和数量等方面取得了有效突破。2019年第1季度,边民互市进口值完成15.71亿元,同比增长16.66%,边民互市进口量达28.38万吨,同比增长45.62% 。 来源:河口县委改革办 编辑:中共红河州委改革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