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老挝资讯 | 老挝正从电子商务“荒漠”逐渐成为“互联网+”行业的蓝海。然而,老挝支付环境的现状,正制约着该行业的发展。最新消息表明,泰国央行已与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合作,启动了一项跨境资金转移计划,这些国家或许将在2019年联手推出二维码支付系统。 老挝移动支付差强人意 去年末,一张老挝商贩在街头卖烤香蕉的照片曾走红各大社交媒体,从照片上可以看到,她的摊子上摆着一个可以扫码支付的二维码。此类在中国已经司空见惯的场景,在老挝仍屈指可数。 虽然近年来,大量中资企业的进驻使老挝不少商铺已经开始支持扫码支付,但在大多地方,消费仍是以现金为主。 图源:老挝中文网 为此,老挝外贸银行(BCEL)一度决定在老挝引入网络支付方式。有官方消息显示,该行可在开通网上银行服务后,下载银行的网银APP,之后通过扫描商店产品上面的二维码进行支付。 然而,虽已上线数月,但由于当地居民的消费习惯和体验感等原因,BCEL的普及率仍然差强人意。 整体来看,老挝虽已有网上支付涉足的痕迹,但并未形成普遍现象。 现状制约老挝互联网+发展 老挝虽是“互联网+”经济蓝海,但也有诸多限制条件。常年在老挝从事电商业务的华人侯易非曾告诉“掌中寮”,从事电商工作,移动支付与物流是其中最大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先进的移动支付已让部分城市形成“无现金社会”,中国移动支付平台又搭乘“一带一路”东风相继进入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2016年7月,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业务——支付宝在新加坡宣布启动“Alipay+”计划,打造以海外机场、百货和餐饮场景为中心的移动服务生态圈;同样9月,支付宝与首批共十个海外国际机场达成合作协议,包括新加坡樟宜机场和曼谷素万那普国际机场。 相应的,蚂蚁金服也已支持包括泰铢、马来西亚林吉特、新加坡元在内的18种货币结算。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十一黄金周,中国游客在泰国已经可以开始扫微信二维码进行支付。 截至目前,移动支付已渐渐在东南亚普及。东南亚10国现已全部受理银联卡,覆盖区域内超过90%的自动取款机和超过80%的POS终端,刷银联卡和扫码支付已经成为时尚,中国游客可以享受更方便的购物体验。 在老挝从事互联网贸易的华人无不期待,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先进的移动支付也能尽快进入老挝。同时,以中老铁路为代表的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进度,帮助老挝从“陆锁国”转变为“陆联国”,加快国际物流效率与降低成本。 PwC:东南亚致力发展移动支付 相关消息显示,亚洲许多国家感受到目前生活对现金的严重依赖,这很好地推动了支付类金融科技的崛起。 全球最大专业服务机构之一的美国普华永道(PwC)的一份在谈到东南亚的支付业务时指出,东南亚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在努力发展本国的数字支付,因为数字交易更容易监管和控制,还能给本国人民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东南亚移动支付方式的普及过程中,不少国家选择引进中国已经成熟的支付平台,还有一些选择追随中国的脚步。如新加坡的平台Grab。Grab希望追随中国的脚步,推出一款集送餐、网上购物、自行车分享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超级app,并推动他们的电子钱包Grab pay的发展。 此外,来自印尼的Go-Jek也涉足了数字支付,这得益于于印尼一个潜力很大的市场。为了加强对支付的控制,Go-Jek已经收购了三家金融科技公司Kartuku、Midtrans和Mapan,这三家公司涉及到的业务有线下支付处理公司,在线支付门户网站。Go-Jek还运营着移动钱包Go-Pay。 与此同时,中国的数字支付企业也已逐渐打开中国大陆以外的市场。蚂蚁金服为全球扩张计划已经进行了140亿美元的收购或并购案,同时与马来西亚移动支付智能卡Touch N Go合作开发自己的TNG钱包。目前,马来西亚人已能够在当地使用微信支付。 而最新数据显示,泰国央行也已与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合作,启动了一项跨境资金转移计划,希望降低外来务工人员在地区间转移资金的成本。这些国家或许将在2019年联手推出二维码支付系统。
来源:掌中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