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佛山的香蕉收购商邓先生向记者反映,因为容易发生“跳把”问题,当地一些批发商很“害怕”收购抗枯萎病品种的香蕉。那么,香蕉跳把发生,是否和抗病品种有关呢?
记者仔细询问情况后发现,原来邓先生是将抗病品种香蕉与普通的巴西蕉混装运输、混合催熟。包括南天黄、宝岛蕉在内的一些抗病品种香蕉,催熟条件与传统巴西蕉存在差异。将巴西蕉、抗病品种混装运输、混合催熟,往往容易出现青黄不一的跳把问题。
抗病品种价格比巴西蕉低0.2-0.4元/公斤
香蕉种植有三怕:台风、霜冻、枯萎病。继广东、海南之后,广西、云南等香蕉产区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枯萎病问题。为防止枯萎病给蕉园带来毁灭性打击,一些种植户将目光投向了南天黄、宝岛蕉等抗病品种香蕉。
但种植或收购抗病品种的蕉农和客商,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海南、广东湛江徐闻等地都种了很多抗病品种的香蕉,这些蕉催熟后容易有跳把问题,搞得我们都害怕了”,香蕉收购商邓先生告诉记者。
香蕉生产和加工催熟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跳把现象,一梳香蕉催熟后,大部分转黄成熟,间或有一两根蕉果仍保持青绿,影响外观和销售。由于可能出现“跳把”等问题,部分地区抗病蕉的收购价格明显低于普通巴西蕉。
邓先生表示,“我们这里收购抗病蕉时,价格一般都比普通巴西蕉低0.2-0.4元/公斤,南天黄和宝岛蕉都是这样。至于我自己,就算价格低1.0元/公斤我都不会收。”
跳把的锅,抗病苗“不背”
“香蕉品种”是否是引起香蕉跳把的主要原因呢?仔细询问后,记者了解到,邓先生收购抗病品种时,往往将抗病品种的香蕉与普通巴西蕉混装运输、混合催熟。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果树研究所热作两院种苗组培中心副总经理唐跃东指出,南天黄密闭催熟期较巴西蕉长0.5-1天,宝岛蕉转色比巴西蕉速度慢1-2天。将巴西蕉与抗病品种混装运输、混合催熟,往往会导致抗病蕉催熟不完全,从而出现青黄不一或是跳把现象,熟蕉的品相大打折扣。
代办王国利在云南经营香蕉生意多年,他告诉记者,“云南地区每年进入4-5月份,雨水增多,香蕉往往多发跳把。”但王国利认为,天气、水肥管理、催熟剂分布不均等问题,均可能造成香蕉跳把问题,但跳把与香蕉的品种关系不大。
对于广大客商而言,如果收购抗病品种的香蕉,催熟时应配合相应的催熟手段,适度延长催熟的时间。此外,切忌将抗病蕉与普通巴西蕉混合催熟,以免产生香蕉跳把、青黄不一等问题。
引起跳把其他原因和防治措施
在香蕉生产和加工催熟过程中,常有跳把现象。对于蕉农来讲,“跳把”多是指整个果梳中有果指脱出,影响打包装箱。而批发商或果商遇到的“跳把”问题,则是指跳把黄,即一梳香蕉催熟后,一部分转黄成熟,另一部分或少数几根蕉果仍保持青绿,影响外观和销售。
在香蕉成熟过程中,一般头把蕉熟的早,尾蕉熟的慢。业内人士指出,在倒春寒时期或低温时抽蕾的香蕉后期发生跳把的概率较大,而进入4月以后,季节转换快,光照、温差和雨水变动大,香蕉生长速度加快,养分积累不够充分,也是跳把产生的“导火索”。
一种是,果指脱出的砣蕉“跳把”现象。多是由于果皮激素分布不均造成,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受光照影响和果皮传导组织障碍导致激素水平和其他果指不同,从而生长方向出现差异,最终导致跳把。谢杰弟指出,蕉农所使用的植物调节剂等试剂如果使用不恰当也会影响香蕉品质和催熟效果,由于喷头雾化效果不好或操作失当使药雾不能均匀分布从而导致畸形果、跳把果增多。针对这一类型的跳把,除及时清除发育不良的果指外,还要强化管工技术培训,力争做到合理操作。
另一种是,蕉果不能均匀成熟的催熟“跳把”现象。蕉果成熟不均匀的原因包括:一是是催熟剂分布不均,温度、气体浓度、水分不均匀。二是一把蕉饱满度不均匀,故而成熟进度不同。对于第一个情况,由催熟环境差造成的跳把,只能通过升级催熟设备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