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率85%左右
菲律宾香蕉每年出口中国40-50万吨,虽然只占中国市场消费量的5%左右,但因为主打中高端市场,一度被认为是品质高于国产蕉。但大佬实际走访发现,和我们想象中完全不同,在一些被我们忽视的地方,他们做到了极致,而另一方面,在我们极力追求的地方,他们又显得很随意。行业大佬走进菲律宾,用内行人的眼光看差异、学精髓。
商品率85%左右
在多位亲身考察过菲律宾香蕉种植基地的香蕉大佬透露,因为菲律宾香蕉主要用于出口,对品质要求比较高,菲律宾香蕉的商品率只有85%左右,余下的15%左右的香蕉不是作为次品蕉出售,而是直接被当做垃圾扔掉和处理掉,这也是为了防止这15%的次品蕉通过加工等手段成为商品蕉流向市场,影响了菲律宾香蕉的品牌。
挂果后不用农药
菲律宾香蕉受出口要求限制,在农药使用上非常谨慎,因此为了能通过农药残留监测,菲律宾香蕉种植中非常关注生态环保,在抽蕾挂果后就不再喷农药,通过抽蕾前的仔细防控,在挂果后及时套袋,这种袋子不同于国内的蓝色带、珍珠棉等,而是“药”袋,“药”袋并不直接接触香蕉表皮,主要是为了趋避害虫。受此影响,菲律宾香蕉表皮容易有黑星病,看起来没有国内精品蕉表皮干净漂亮,这和我们原本以为的“菲律宾香蕉看起来表皮更漂亮”不同。在我们追求“卖皮不卖肉”的时候,菲律宾香蕉已经“不在乎外观,只要外表不太难看就可以。”在青蕉收获阶段,国内精品蕉和很多基地好货的外观都直接碾压菲律宾香蕉,真正拉开两者差距的是采后的冷库运输、包装等环节,菲律宾香蕉表皮更硬,而国产蕉表皮比较脆嫩,在运输过程中更容易被刮伤和碰伤。而菲律宾香蕉的全程冷链,采收后一小时内入冷库,也是国内暂时无法做到的。
四季上市,管理精确到株
菲律宾香蕉基地很多种植十几年,并不是每隔两三年就要重新种植一代苗,为了实现一年四季都有香蕉可以采收,很多基地都会进行产期分配,整个蕉园整齐度不高,香蕉处于不同的生长期,也就要求管理时,必须精确到每一株。而且菲律宾整体人工比国内便宜,人工每人每天30-40元不等,而且工人高度专业化,分工明确,一株香蕉的喷药、施肥并不是同一个工人进行。
分级包装,根据市场需求包装
目前国内已经有大基地进行分级包装,但菲律宾的分级包装分级的更“夸张”,一棵香蕉要精确到把,然后包装成不同的样子送往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通常14-15把香蕉,前5把香蕉相对粗壮,发往一个地区,中间5把发往另一个地区,最后3-4把最细小再发往另一个国家。
相对于菲律宾对香蕉品质把控和品牌打造的优势,中国香蕉还差强人意。菲律宾不仅代表着国际香蕉种植最高水平,也盘踞着都乐、金吉达等国际香蕉巨头的种植基地。菲律宾在香蕉种植、采收、保鲜、包装、运输与销售等方面,都有一套标准化的运作模式,其在产业链每个细节的把控,造就了菲律宾香蕉极高的品质。这值得我们中国香蕉精英们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