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站内快讯 > 法律法规 > 潘峙钢:中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须避免法律陷阱
潘峙钢:中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须避免法律陷阱
来源:搜狐网 / 2018-01-22

 

 

(图为丝路产业与金融国际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华信能源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潘峙钢)


1月30日,由“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举办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律师之路”研讨会在京举行,丝路产业与金融国际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华信能源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潘峙钢应邀出席并做主题发言。

 

潘峙钢认为,由相关律师事务所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是非常好的创举。“‘一带一路’建设覆盖疆域辽阔涉及国家众多,沿线各国政治体制、法律制度、法律环境和法律文化差异巨大,各国法治建设水平极不平衡,参与建设的市场主体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将面临不同的法律风险,迫切需要综合性的专业服务支撑体系。”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国外开展投资、生产、经营工作问题频发,究其原因,绝大多数的问题出自于法律。如中国平安、中信泰富的巨额海外金融投资亏损,上汽耗资5亿美元买了一个跨国并购的教训,中航油投资期货超过5.5亿美元的亏损,中机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危地马拉项目,被欺诈3亿美元。还有中国一些企业因签订对赌协议所导致的“对赌危机”,都是因盲目进行海外金融投资所产生的法律风险。这些失败案例不胜枚举,而问题往往出在法律上。目前我国在应对国际金融法律事务还处于相对弱势,企业也不能完全获得来自法律机构的可靠咨询和保护。目前中国才有9人出任世界银行下属ICSID(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调解员及仲裁员,这个体系基本上还属于欧美人的“关系平台”。

 

对此,潘峙钢从国际金融的角度分析并指出,“目前我国在应对国际金融法律事务还处于相对弱势的阶段,企业也不能完全获得来自法律机构的可靠咨询和保护。”

 

潘峙钢表示,“国际金融交易和监管十分复杂,且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金融交易法和金融监管法,这就决定了国际金融交易风险较国际贸易风险和国际直接投资风险更大。同时,国际金融交易风险还具有影响范围广、破坏性、扩张性强、控制难度大等特点。”

 

“因此,中国企业海外金融投资如何避开法律‘雷区’,避免陷入各种‘法律陷阱’,这既是我们一项长期的研究工作,也是眼下迫不及待需要解决的。”潘峙钢说道。

 

同时,他强调,“长期以来,我们对发达国家的法律较为重视,介绍和研究较多,譬如:大陆法系、美英法系,但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不发达国家的法律关注不够,如伊斯兰法系。‘一带一路’涉及的60多个国家中大多数都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而我们对这些国家的法律和政策知之甚少。因此,学习和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和政策,就成为防范‘一带一路’法律风险的首要前提。”

 

对于如何帮助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须避免陷入法律陷阱,潘峙钢提出两点建议:

 

一是加快组建国际化法律专家团队。深入“一带一路”支点城市和沿线国家进行科学调研,专题研究“一带一路”建设可能涉及的投资、贸易和金融法律风险问题,全面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法治环境,充分评估投资贸易伙伴的资产经营、产业运营、法律资质、经营范围等方面的现状,制定出一系列法律风险防范策略和办法。并通过各种有效便利的方式为海外投资实务部门和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海外投资项目风险管理培训。

 

二是搭建法律全球共享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互联网科技,加强信息搜集、信息分类、信息分析和信息应用。加强与国际仲裁机构沟通,强化与其他利益相关方合作,吸引国际法律机构和人士加入平台,充分利用国外法律中介机构、当地法律服务人员,对投资贸易方的国别环境、行业和项目进行法律研究、尽职调查、数据化管理。打造全球化、系统化、数据化、扁平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法律共享学习和服务平台,切实为企业提供高效率、高便利、高精准的服务。

 

(来源:搜狐网,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
©2016-2017 西双版纳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滇ICP备16004840号
营业执照公示

滇公网安备 53282302000016号


操作说明
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