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影响香蕉人的十大事件 | 反思与成长
来源:农财网香蕉通 / 2017-12-24
2017年还剩最后几天。连续三年,香蕉行业动荡不安,亏多盈少,以广西为代表的产区大洗牌,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而在现实中,“9月蕉价跳水”、“人力成本抬升”、“纸箱价格上涨”、“夏季台风频发”、“境外投资困境”……这些令人烦恼的问题,组成了2017年香蕉行业的关键词。
与此同时,“关注香蕉品牌建设”、“寻找新的境外投资风口”、“政府发力救市”……在不那么令人满意的现实中,我们也看到了行业里一些积极的努力和向上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力量,现在可能还是微弱的,但它们就像我们种下的香蕉苗一样,终会开出美丽的花朵,长出成丰硕的果实。
2017年,香蕉人携手走过风风雨雨,下面,就让我们回顾2017年香蕉行业的十大事件,以下大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事件1
恶意砍伐蕉园频现
“香蕉投资维权难”何时有解?
1月13日,广州市增城区朱村街1000多株刚刚挂果套袋的香蕉树,被人拦腰砍断,这样的恶意砍伐事件曾在当地发生过多起。4月28日,海南省陵水县本号镇崔先生的香蕉园遭人恶意损坏,70株挂果蕉树被砍倒,两天后蕉园多处水利设施又被破坏。6月4日,广州市番禺区古女士去蕉园劳动时发现,自己种植的3500棵蕉树被人用钩机连根拔起……
解读:这几起事件,表面上看是极为单纯的恶意砍伐,但背后却又存在着某些共同点——“土地利用纠纷”。枯萎病、土地租金等问题影响下,我国香蕉种植者的流动性往往较强,“背井离乡种蕉”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增大了发生土地利用纠纷的风险,投资者维护自己的权利更难。这要求香蕉投资者应当知法守法,按照正规的土地流转程序办事;另一方面,蕉农的权利受到侵害更要及时报警,寻求法律和同行的援助,绝不纵容犯罪,形成合力改善投资环境。
事件2
老挝多蕉园遭抢劫
折射境外投资困难重重
每年4月,都应该是老挝香蕉大量上市,种植户们喜获丰收的时候;但是今年4月,老挝的香蕉种植户们却是个个提心吊胆。这段时间,老挝波乔省包括耀正公司、嘉涛公司、阿宝公司、建大公司在内多家香蕉种植公司遭到抢劫,损失最大的达人民币几十万元。案件最终告破,伤害却没有停止,今年8月,老挝的波乔省、琅勃拉邦省等地又发生了14起针对当地中国蕉农及其住所的盗窃和持枪抢劫案,造成了重大生命和财产损失。
解读:老挝土壤肥沃、气候适宜,一些有实力的种植户早已将目光锁定这里。但凡事有利有弊,随着大量中国种植户涌入老挝,当地投资环境存在的问题也日渐暴露,抢劫只是其中一例。老挝治安较差,投资权益难以维护,在外种植的国人,遇到问题更要抱团取暖,中国人之间及时通过手机、微信互相提醒帮助,也可向当地的中国商会、领事馆寻求帮助。
事件3
2017农业品牌推进年,
国产蕉品牌打造意识渐浓
今年7月,云南省河口香蕉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技术审查,成为云南香蕉第一个获得认证的区域品牌。同时间,以天地人、金穗、建大等代表的一批公司品牌打造意识强烈。2017年,是农业部确定的“农业品牌推进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公用品牌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国产蕉品牌打造进入攻坚期。
解读:除了云南省河口香蕉之外,广西南宁香蕉和浦北香蕉、广东麻涌香蕉和高脚遁地蕾香蕉、福建天宝香蕉、海南乐东香蕉等6个区域品牌也曾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保护。“品牌”是现代农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志,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农业品牌化发展将成为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新常态。发展本土品牌,提升产品质量将成为我国香蕉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事件4
第二届东南亚香蕉全产业链峰会召开,
业内最大、最重要的盛会
未来的路要怎么走?无数香蕉人关心着这个问题,迫切的想得到回答。5月20日,2017第二届东南亚(南宁)香蕉全产业链峰会暨中国香蕉产业品牌大会在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举行,本届峰会以“品牌”为主题,除了展示知名的品牌香蕉及香蕉品牌农资之外,还针对香蕉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发展之路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解读:这是2017年我国香蕉产业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大聚会”。本届展会历时两天,过百家来自香蕉全产业链企业,携行业最新农资新品、优品等参展;来自广东、广西、福建、老挝、缅甸等境内外香蕉种植户、产业专家、农资企业、进出口流通商等香蕉全产业链近千人齐聚一堂,共襄行业盛举。东南亚盛会一年一届,目前已经成为每年业内最重要的会议。据悉,在明年2018年,东南亚香蕉博览会或将在云南红河举办。
事件5
柬埔寨香蕉投资成业内“兴奋点”,
“境外新区”是“机遇”还是“陷阱”?
今年7月,由海南省农业厅组织海南有关单位建设的“中柬热带生态农业合作示范区”通过农业部评选,被认定为首批境外农业对外合作示范区建设试点,其中包含中—柬香蕉产业园项目。在园区化发展主导下,柬埔寨的香蕉产业将由有理念、有实力的公司主导,在两国政府的支持下运营。
解读:缅甸、老挝等地受制政策、战乱或香蕉枯萎病影响,产业后劲乏力;菲律宾作为亚洲最大香蕉出口国,已植蕉几十年,长期使用化肥农药,土壤逐年退化,产业也遭遇瓶颈。在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带动下,目前柬埔寨的发展前景被众人所期待。但是,中—柬香蕉双边贸易协定迟迟未签,一些曾在柬埔寨生活过的国人也对当地劳动力效率和投资环境抱持怀疑态度,目前,柬埔寨香蕉投资仍可谓是“有热度没有参与度”。
事件6
台风“天鸽”袭蕉区,
10余个台风相比往年破坏性较弱
7月底至10月中旬,10余个台风先后袭击我国南部地区,纳沙、海棠、天鸽、卡帕、玛娃、卡努……其中,台风“天鸽”来势汹汹,破坏力强劲,广州南沙、江门、云浮、珠海、中山等地的蕉农受灾严重。
解读:台风和枯萎病,堪称中国蕉农最大的噩梦。今年的台风,从数量上来看,与往年差别不大;从力度上来看,除天鸽以外,整体破坏性较弱。故而有人将今年的台风总结为“总体存在感很弱,教科书般的正常”。台风天鸽作为2017年最强的登陆台风,可谓是弱势2017中的强悍例外。8月23日,天鸽在珠江口近海爆发加强为超强台风、并以强台风上限强度登陆珠江口西岸,历史罕见,给珠三角地区的蕉农带来严重破坏。虽然今年台风对行业整体影响较小,但其仍然作为影响香蕉产业走势的重要因素之一,让我们不可忽视。
事件7
蕉工难请,
香蕉劳动力不再廉价
9月4日中元节前后,适逢广西香蕉大量出货,用工需求很大。但中元节在广西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节日,工人都会回家过节团聚、祭祖,于是出现了很大程度的用工紧张局面。种植户四处找人,挑工工资上涨,现实却仍然是“一工难求”。
解读:短期来看,本次广西地区挑工用工紧张是由于中元节工人回家祭祖所导致的。但长期来看,香蕉挑工工作强度大、劳动报酬低、越来越少的人愿意从事挑工工作,此外,香蕉产业用工还受到柑橘、火龙果等其他产业的竞争。不仅是挑工,广东、广西和云南部分地区今年也暴露了抹花工人紧缺的问题。包括香蕉在内,未来,“廉价用工成本”或许已不再是中国用工密集型经济作物的发展优势,人工紧缺甚至可能成为行业未来的发展瓶颈之一。
事件8
纸比蕉贵,
香蕉采购成本飙升
今年9月上旬,我国纸箱价格遭遇三连涨,短短一周时间,每套纸箱上涨价格近1元,每车香蕉采购成本迅速飙升5000元……事实上,此轮的上涨态势从7月就开始出现,9月上旬则出现了一个高峰。
解读:去年12月,环保部发布《关于开展火电、造纸业和京津冀试点城市高架源排污许可证管理工作的通知》,严厉打击企业无证排污行为,要求从2017年7月1日起,全国火电和造纸行业企业应持证排污,建立自行检测、信息公开、记录台账等制度。2016年底环保高压政策的结果,在2017年7月开始显现。时值中秋国庆双节前夕,香蕉市场本该一派火热,但现实却是从种植端到消费端的表现都难以令人满意。此时的“纸价飞涨”,加上此前的“一工难求”,香蕉种植采购成本均在上升。可以预见是,环保持续高压,未来以纸箱为代表的香蕉采购成本将难以回落至理想水平。
事件9
《破产中国香蕉》刷爆朋友圈,
行业低迷期负能量瞬间发酵
自9月开始,我国蕉价陷入一轮持续低迷。9月20日,一篇名为《破产中国香蕉》的文章刷爆了香蕉人的朋友圈,文章结合当前的低迷行情,痛诉中国的香蕉人群体即将破产,并将原因归结于消费政策和进口蕉,吸引眼球无数。一时间,几乎所有香蕉人的朋友圈都在转发这篇不到200字的短文。
解读:行情低迷的情况下,负能量一触即发。自2015年至今连续三年来,每至9-10月,全国行情似乎都难逃“魔咒”,凡是广西高峰出货,行情必低迷。去年的“运输双限”,今年的“纸价高涨”、“工人短缺”,以及“进口蕉涌入”,都是行情下跌时我们抱怨的对象。但是,消费市场空间有限情况下,产地集中上市导致供求失衡,这一根本原因不该被人们忽略。此外,作为香蕉人,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抱怨上,而应该付出于行动,提高能动性,让香蕉种植归于理性、归于科学、归于市场。
事件10
政府不再缺席,
低迷期广西、广东等地接力救市
9至10月,香蕉行业从种植端到销售端均陷入低迷,香蕉价格徘徊在0.6-0.8元/斤之间,小户散户的香蕉价格甚至低至0.2-0.4元/斤,甚至还有大批香蕉烂在地里无人收购。此时,广西南宁市、广东揭阳市、广东封开县平凤镇等地方政府纷纷行动起来,通过冷链补贴政策,香蕉义卖活动,爱心捐款活动,县长代言活动接力救市。
解读:行情一路走低,种植户到代办再到批发,所有人面对这一轮颓势都感到绝望。但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南宁、封开等地的地方政府主动站出来帮助蕉农,面对整体跌势即使效果有限,但却体现出了政府解决问题的努力和尝试。特别是广西香蕉产业协会与南宁市农业相关部门紧急制定香蕉“入库(冷库)补贴”补救政策,分散广西香蕉上市时间,缓解高峰期量大集中出货导致的供需不平衡关系,反响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