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管磨憨镇,将让昆明成为全国唯一一座有‘边境线’的省会城市。”
近期,昆明托管磨憨这个话题的热度还在不断攀升。不熟悉云南情况的人,想弄清楚“磨憨”这个陌生的地名到底在何方;更多人呢,则关心云南的省会城市昆明,为何突然托管一个远在数百公里之外的边陲小镇?
末梢边地到开放前沿
久居昆明的人,一定不会对“昆磨”这个词语组合感到陌生。在昆明人的“地图”上,昆磨高速是一条连接昆明主城区和昆明市行政中心所在地呈贡区之间的主干道,也是在工作之外奔向滇池南岸、抚仙湖,甚至更遥远的普洱、景洪等旅游目的地必经之路。这条高速公路起点在昆明,终点是600多公里外的磨憨。
展开云南地图,磨憨可称得上是云南的“南极”。
磨憨镇地处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最南端,与老挝接壤。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磨憨公路口岸正式开放。磨憨口岸是我国通往老挝唯一的国家级陆路口岸及通向东南亚最便捷的陆路通道,距昆明市670公里,距老挝首都万象680公里、距泰国清孔口岸228公里,磨憨也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国际大道上的旱码头”。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推进,磨憨口岸的经济辐射效应不断扩大。2011年,磨憨对外贸易总量69.7万吨,对外贸易总额6.4亿美元;到2019年,进出口贸易总量完成473万吨,进出口贸易总额完成33亿元人民币,实现了飞跃发展。磨憨口岸也成为继瑞丽口岸、河口口岸之后云南第三大陆路口岸。
这一系列数据表明,磨憨已逐渐成为国际货物运输的枢纽节点和国家对外往来的重要门户。
托管——发展加速键
接着说一说“托管”的事情。
托管,通常指“行政托管”,是一种行政管理手段。
目前,我国行政托管更多的被用于经济开发区和产业园区的管理上。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全国各省市建立起一大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中,一些开发区因用地、环保等指标受限,不得不选址在所属行政区外。在不改变行政区划的前提下,上一级政府(通常为省级)则委托开发区管委会履行对原属不同行政区域的乡镇或特定区域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近年来,云南不断在地方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上进行探索,其中之一就是在多个地方实践了跨行政区域托管。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的抚仙湖,其水质澄澈,早在明末就被徐霞客在其滇游日记中称赞。作为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抚仙湖除却其碧波万顷的秀美身姿,也是中国重要的战略性水资源。
从地图上看,两端大、中间小的抚仙湖形如一个倒置的葫芦,其流域横跨澄江、江川、华宁三县区境内,沿湖近18万人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抚仙湖保护治理与开发利用的矛盾更加突出。
因为是三县共管,统筹协调难度较大,在抚仙湖的保护治理上出现了开工项目层次档次高低不一、环建项目推进进度不一的情况,严重影响抚仙湖流域的保护治理与开发利用。
当“九龙治水”的弊端日趋明显,抚仙湖呼唤一种更为合理的管理模式。
要实现抚仙湖径流区的集中统一管理最好的方式是行政区划调整,但行政区划调整需要国务院批准,难度较大。在行政区划无法调整的情况下,只能选择托管。
2016年1月起,抚仙湖径流区内的党务、行政、经济、社会事务等工作正式移交给抚仙湖试验区管委会和澄江县负责管理。这标志着,抚仙湖从三县(区)共管变成一县托管。
体制机制理顺后,通过生态移民搬迁、休耕轮作、工矿退出径流区等三年“雷霆行动”全面完成,在玉溪市“湖泊革命”推进下,抚仙湖保护治理取得良好成效。2020年,抚仙湖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项目上榜全国十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这是对以抚仙湖保护与治理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最好肯定。
与抚仙湖情况类似,在另一个云南九大高原湖泊——阳宗海之滨,2009年成立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托管了径流区的3个镇(街道)。同一年,为解决集中连片贫困区整体脱贫的问题,云南省委决定在昆明市管辖的禄劝县、寻甸县、东川区三县交界的“倘甸片区”成立倘甸产业园区管委会和昆明轿子山旅游开发区管委会,共同托管该片区9个乡镇。
今年初,为研究筹备与磨憨联动发展事宜,昆明市有关领导和市级部门先后前往深圳汕尾特别合作区、苏州宿迁工业园等地考察学习,吸收我国在跨行政区联动发展上的先进经验。
磨丁特区局部
此番昆明托管磨憨,主要基于两大背景。首先是对于中老铁路开通,最高领导人做出“把中老铁路维护好、运营好,把沿线开发好、建设好,打造黄金线路”的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高度重视中老铁路两端昆明与西双版纳的协调发展、联动发展。
其次,是昆明市突破“发展失速”的决心和具体作为。在当好排头兵和强省会的行动中,昆明市委提出要提升城市品质,推进口岸功能提升、口岸经济发展、口岸城市建设,把昆明打造成为中老铁路沿线(境内段)开发建设的标志性平台。
据昆明市副市长副市长王迅介绍,昆明市采用全面、整体、长期的方式托管磨憨镇的经济发展与社会民生事务。托管范围包括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中方区域)在内的磨憨镇全域,托管时间为50年。
同时,昆明也将认真研究,根据发展需求积极向国家和省级申请支持政策,更好地推动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昆明综合保税区、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四区”优势叠加、联动发展。
昆磨共建国际口岸城市,通过联动发展、共建共享,破解昆明市有产业、缺陆路口岸和西双版纳州有口岸、产业弱的“瓶颈”问题。
跨境铁路=黄金线路
最后,还是把目光拉回中老铁路。
这条北起昆明,南至万象的铁路全长1035公里,全线采用中国标准建设。对云南而言,中老铁路是首条直接出境的国际化铁路大通道。
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以来,这条大通道呈现出“客货两畅”的增长态势。开通半年来,国内段和老挝段累计发送货物403万吨,其中跨境货物65万吨,国内21个省市先后开行了中老铁路跨境货运列车,运输货物的品类由开通初期的化肥、百货扩展至电子、光伏、冷链水果等100多种,已覆盖泰国、缅甸、老挝、马来西亚、柬埔寨、新加坡等近10个国家和地区。
近十年来,中国的货物随着跨境列车驶向世界,不仅为实现“物通全球”的战略目标,更是为加深中国与沿线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合作,实现“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目标。
东盟是现下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供应链产业链合作必将更为紧密。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为中国沿边合作协调互补、时空布局、产业分化等方面积攒了成熟经验。随着中国内外双循环的新对外开放模式提出,老挝必将成为中国跨境区域合作、“两国一园”经济制度创新的首选之地。
毫不夸张地说,正是中老铁路的开通促成了昆磨之间跨越670公里的“双向奔赴”。通过中老铁路物流通道效益、跨境合作区区位优势提升,云南的辐射中心效应将得到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