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坚守
叫“为人民站岗”
有一种坚守
叫“为祖国守岁”
万家团圆时,将士未下鞍 新春佳节 在云南4060公里的边境线上 10多万党政军警民枕戈待旦 日夜守护着祖国神圣国土 维护边境安全 牢牢守住不让疫情经云南边境 向内地扩散的底线
他们中 有积极行动的各级各部门干部 有坚守一线不言退却的警察 有不辞辛劳的白衣战士 有守边护边的各族群众 ……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守边人”
“我家里没急事,我申请留守!”
“我手里还有案件要办理,我申请留守!”
“我是党员,我请战!”
“我是党员,我自愿申请出征前线!”
……
春节前夕,云南普洱边境管理支队勐啊边境派出所微信工作群内竟无一人报请休假,反而被请战信息刷屏。
1月25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麻栗坡县从各乡镇、县直各部门中抽调精兵组建强边固防攻坚队,分批次奔赴边境一线参与守边工作。
1月27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123名优秀年轻干部在绵绵细雨中,背包出征,向边境线各联防所进发。
1月29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举行增援边境一线突击队出征仪式。800名党员干部赶赴边境一线。
为保卫边境安全稳定
为守护万家团圆
漫道边关上
云南守边人们胸怀“国之大者”
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
坚守在边境一线
以“镇守边关、视死如归”的精神
在祖国西南边境线上
筑起具有中国特色、云南特点的
铜墙铁壁
在云南八千里边境线上 刷屏最多的就是下面八个大字: “镇守边关,视死如归” 这八个字里 不仅洋溢着守边人的自信和豪迈 更深藏着守边人的坚持与勇气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全国边境线最长的省份之一,有8个州 (市)的25个边境县分别与缅甸、老挝和越南交界。面对境外疫情输入风险,云南10多万党政军警民坚守边境一线,700多个日日夜夜风雨兼程,守住了本土疫情不向外传播的底线,有力服务了全国大局。
身处内地的我们,很难想象这些屹立在国境线上的守边同胞每天经历着怎样的艰辛和困难。
下面
就让我们以照片的形式
一起走近守边人↓↓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中缅边境8号疫情防控执勤点,海拔2400米,最低温度零下4℃。春节前,这里的气温降到了最低点,山上遍地堆满了晶莹剔透的冰渣,巡逻路崎岖且泥泞,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跌落到山沟中,还时刻面临着被毒蛇、毒虫、野兽袭击等危险。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曼郎疫情防控执勤点,一场暴雨突袭,执勤点的帐篷、桌椅等设施眼看就要被狂风卷走,执勤民警坚守不退,顶着狂风暴雨拽住帐篷,咬牙守卫在自己的岗位上。
保山市腾冲市滇滩镇联族社区的9号窝棚哨卡,深藏于云雪之间,四周悬崖峭壁,海拔近3600米。这里,冬季奇寒漫长,最低气温零下10摄氏度,生活用水只能靠化冰。
文山州马关县小坝子镇千米悬崖卡点,守边人用生火取暖的火盆烧水,将矿泉水瓶剪一剪后当勺,这才吃上了一碗热面。
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面对没有通水条件的卡点,守边人通过凿沟挖坑,收集雨水、溪水用于日常的生活用水。瞧,这就是守边人蓄的水。
位于临沧市的清水河口岸,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这里民警们的日常,几乎都是在迎风雨、耐高温、战酷暑中度过。有的执勤卡点海拔落差最多达1400多米,低的地方潮湿闷热,高的地方一雨成冬。如果时逢雨季,铺盖行李全部发霉。
一张桌子、一支测温枪、一个火盆,二顶帐篷、三副折叠床,这就是怒江州福贡县上帕镇古泉河疫情防控执点的设施设备。冬日不能防严寒、夏日不能防蚊虫,面对艰苦简陋条件,没有一人退缩,大家都坚持在守边一线。
热带季风雨林气候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县,闷热潮湿,山林里的毒蛇、毒虫、蚊子遍地都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里,值夜的手守边人稍不注意就会“中奖”。
看完这些守边的画面
你是否也破防了?
一位守边人在日记中写道:“这是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每位战士的身上都系着几千、几万、几十万,乃至14亿人民的生命安全、家庭幸福,这份责任太重太大了。”
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担责”,守边人们用生命在诠释、用生命在践行——“镇守边关,视死如归”“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守边人也是普通人
他们铁骨下也有柔肠
也有所思在远道
新春团圆之际,坚守在边境线上的他们只能通过手机向家人送上新春祝福。看着出现在手机屏幕上的父母、爱人、孩子……熟悉却又遥远的面孔,那一刻,每一位守边人都泪流满面,拭干眼泪后,他们又坚毅地踏上巡边之路。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守边人守的是卡点,守的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安宁!因为有他们在边境的各个角落严防死守,我们才能在一道道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下安心过年。他们,值得我们所有人感谢,值得被这个时代所铭记。
虎年新春
万家团圆之际
让我们一起向坚守在
边境一线的守边人
说一声新春快乐
说一声谢谢
谢谢你们
你们的付出
我们看在眼里
记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