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老挝是社会主义友邻。中老关系不是一般意义的双边关系,而是具有广泛共同利益的命运共同体。”
●2019年4月,中老两国最高领导人在北京签署《中国共产党和老挝人民革命党关于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
●有观察人士注意到,此次签署行动计划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亲自签署的为数不多的双边合作文件之一,充分体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云南则是中国唯一和老挝毗邻的省份,正在建设中的中老铁路也正是两国领导人亲自推动的“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
●在云南的对外开放格局中,老挝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两条走廊一条河”被称作是云南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
9月15日,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昆明创新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及云南匡时经济发展研究有限公司主办的“全面推进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步伐,加快澜沧江-湄公河经济走廊繁荣与发展”沙龙(云南自贸区澜湄沙龙)系列活动正式启动,本次沙龙的主题即为“走进老挝”。
打好“服务牌”,自贸区才能脱颖而出
越发达的地区服务意识越好,服务贸易也越强。
云南省商务厅澜湄中心主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项目负责人戴杰在沙龙中介绍了自贸区建立的过程与发展,以及中老磨憨-磨丁跨合区、中老铁路等项目的情况与前景。
他表示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云南自贸区)是全国第四批自贸区。云南自贸区核心不在于硬件建设,而是改善营商环境,需要加强的是服务贸易和软件建设。全国各个自贸区各有各的优势,每个自贸区要找出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而云南毗邻老挝、缅甸、越南,云南自贸区依托了湄公河周边国家和东盟,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和能量。
其中,老挝将“变陆锁国为陆联国”作为国家战略,有志于成为中南半岛的交通枢纽,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物流运输业,其瞄准的是云南背后的西南、长江经济带、泛珠经济带等地区。
并且,老挝是周边国家最友好、最开放、最包容的国家,其开放观念并不比中国差,比如中国企业在磨丁与老挝方面签署合作协议时,除了经营期内的经营权外,老挝方面还愿给予行政管理权。
投资与经营需因地制宜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黎尔平则以老挝的法国殖民史作为切入点,带领大家进一步认识老挝。根据黎尔平的介绍,老挝人淳朴善良,从政府到普通民众,整个国家信奉小乘佛教,但宗教不干预政治;贫富悬殊不大,悠然自得,水源森林是其文化的基因,不对外输出文化,不称霸权;老挝女性占据优势,男女财产平等,没有重男轻女。
独特的殖民史造就了今天的老挝,所以中国企业去老挝进行投资经营需要入乡随俗,而小微企业是如今促进中老友谊的生力军。
老挝普乔经济开发区办公室主任刘圣一分享了自身在老挝投资与经营的亲身体验与感受。他表示老挝将会迎来第三波的经济发展:
第一波为资源型发展,木材资源拉动了老挝的经济;
第二波则变为矿产资源;
随着老挝政策的优化、老挝对“一带一路”的响应以及泛亚铁路中线(中老铁路)的开通,第三波的经济发展需要企业善于利用老挝的土地和自然资源。
虽然老挝整体经济较不发达,但老挝的思想并不落后。老挝的人口较少,企业与个人投资和经营需要以市场为主导,结合自身与当地情况,投资目的与自身定位也要精准,看准并选择合适的产品。
老挝安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红革说到,老挝的营商环境存在一些缺点,包括办事效率低,流程复杂,营商环境不够透明,企业的准入时间较长,经营成本略高,缺乏应有的政策活力等。
但是,他充满信心,认为只要有生存、发展、繁荣的内在需求,老挝的营商环境一定会迅速优化和改善。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主导的跨境贸易、跨境物流、跨境支付一定会迅速发展,文化、教育、体育、旅游、服务等产业一定会迅速扩大提升。当下正是布局老挝的黄金时刻,老挝需要我们,我们也需要老挝!
中老合作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
本次沙龙是“走进老挝”的第一季,特邀嘉宾从老挝的对外开放政策、老挝与周边国家的情谊关系,华商在老挝的投资经营经历及自企业角度看当地营商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在嘉宾分享完后,他们与出席会议的企业家从法律、金融以及如今复杂国际环境下的中老贸易等方面进行探讨与交流,认识并了解老挝,一同探寻老挝地商机。
老挝是东盟国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最重要的国家之一,作为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的标志性项目泛亚铁路中线(中老铁路)纵贯中南半岛腹地,是中国西南地区通往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核心地区最顺直的通路,预计到2021年底建成通车后,从昆明至老挝万象可实现“朝发夕至”,云南将真正意义上实现由交通“末梢”转变为开放“前沿”。
关联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