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场行情 > 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基本情况
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基本情况
来源:智汇磨憨 / 2020-06-01

一、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概况


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位于中国云南省和老挝南塔省交界区域,地处中老铁路、昆曼国际公路以及老挝南北公路的关键节点,是中国与中南半岛的交通枢纽中心之一,在深化中老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共同推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具有重要地位。2015年8月31日,中老两国政府签署了《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建设共同总体方案》,明确合作区中方规划面积4.83平方公里,老方规划面积16.4平方公里。2016年3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合作区。合作区是中国与毗邻国家共同建立的第2个跨境经济合作区,战略定位为:到2025年,把中老合作区建设成为中老战略友好合作示范区、中国与东盟深化合作区先行区、中老边境地区发展样板区。

根据2015年云南省政府批准的《云南西双版纳磨憨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4-2030)》和《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中方区域)“小组团”滚动开发实施方案(2020-2025)》,确定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中方区域规划总面积34.67平方公里(含核心区4.83平方公里,拓展区29.84平方公里),目前全区常住人口1.4万人。

 

 

二、合作区历史沿革

 

合作区所在地—磨憨,原属中国最南端的一个陆地边境小镇,隶属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其与老挝磨丁接壤,于1992年成为国家一类口岸后,管理机构至今先后经历10余次变动,其历程为:

1992年3月国务院批准磨憨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

1993年12月中老两国磨憨—磨丁国际口岸正式开通。

2001年5月22日根据省政府姐告现场办公会精神,磨憨边境贸易区挂牌成立,属县政府正科级派出机构。

2006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磨憨进出口贸易加工园区。

2006年9月,磨憨边境贸易区变更为云南西双版纳磨憨经济开发区,为州政府正处级派出机构。

2011年7月,原勐腊县尚勇镇整体划归磨憨经济开发区管理,辖区范围扩大到6个村委会,66个村小组,3万人口,面积由5.7km2扩大到755km2。

2012年省人民政府批准磨憨经济开发区为省级边境经济合作区。

2013年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桥头堡”战略部署,提出在全省率先推进中老磨憨—磨丁跨境合作区建设。

2013年8月,磨憨镇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与磨憨经济开发区原有机构整合,设置12个正科级局(办)和9个事业中心,并保留磨憨镇一级建制。

2015年7月16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云南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批复》(国函〔2015〕112号),试验区正式获批成立,为副厅级管理机构。

2015年8月31日,在习近平总书记与老挝国家主席朱马里•赛雅颂的见证下,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与老挝副总理宋沙瓦•凌沙瓦在京正式签署《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建设共同总体方案》。

2016年3月4日,国务院下发国函〔2016〕47号文件,正式批复同意设立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副厅级管理机构。

2016年6月29日,西双版纳州机构编制委员会根据《中共云南省委机构编制办公室关于同意在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管理机构加挂牌子的批复》(云编办〔2016〕84号)精神,同意设立中国共产党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工作委员会、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管理委员会(简称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在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党工委、管委会加挂牌子。合作区相关工作由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党工委、管委会全面统筹。

2016年8月31日,磨憨镇整建制恢复,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管理委员会不再负责磨憨镇行政事务管理等工作,试验区、合作区与勐腊县实行县区融合发展。

2019年4月22日,省编委下发《关于设立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管理机构的通知》(云编〔2019〕1号)文件,明确合作区为省委、省政府派出机构,全面负责管辖区域内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工作。

 

三、合作区发展优势

 

(一)区位交通优势凸显。合作区位于云南省最南端,地处昆曼国际大通道中国和老挝的交接点,与老挝接壤,毗邻泰国。距云南昆明701公里,距老挝南塔58公里,距泰国清孔口岸228公里,地缘优势突出。中老合作区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其中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水道作为我国通往中南半岛的唯一水运航道;昆曼国际大通道是通往东南亚最便捷的陆路通道;正在建设的泛亚铁路中线和勐腊机场将为合作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交通优势明显。中老合作区正在成为“一带一路”面向东南亚的关键枢纽、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主要通道、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最佳结合部、深化推动我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往来和经济合作的重要交汇点。

(二)资源禀赋特色鲜明。一是自然生态环境优质。合作区平均海拔850米,年平均气温21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525毫米,森林覆盖率达91%,辖区有保存完整的热带原始森林,珍稀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水力资源极为丰富,素有“物种基因库”、“南国雨林,醉氧之都”等美誉,发展潜力巨大。二是文化旅游特色鲜明。区域内旅游景区遍布,中老合作区周边有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野象谷、森林公园、曼听公园、大益庄园、花卉园、勐泐大佛寺、勐景来等8个4A级以上旅游景区;正积极创建望天树、傣族园2个5A级旅游景区,拥有独具特色的人文资源,浓郁的民族风情。

(三)产业合作空间广阔。一是合作区境内外区域产业合作互补性强,与老挝、泰国、越南、柬埔寨、缅甸等邻近国家具有资源互补性,产业发展存在层次梯度、结构性差异,产业合作空间广阔。二是泛亚铁路中线经济带日渐形成,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建设了老挝磨丁经济特区、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两个园区均设有铁路客货运站场,是中老合作区产能合作和互补发展的重要伙伴。

(四)合作交流机制完善。合作区建立了由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和老挝计划与投资部副部长担任主席,云南省副省长和南塔省副省长担任副主席,以双方外交、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中老联合协调理事会,协调解决中老合作区重大问题、研究确定相关政策;联合协调理事会下设中方工作组和老方工作组,由中国商务部和老挝计划与投资部司局级官员分别担任组长,就实施中老合作区共同总体方案有关事项、中老合作区开发建设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向联合协调理事会报告工作;中老双方园区管委会负责中老合作区日常联络工作和双边合作具体事宜。

 

四、产业定位

 

遵照优势互补、合理布局、互利共赢原则,在合作区重点发展国际商贸、加工制造、国际旅游、国际金融和现代物流业,并根据合作区发展状况适时进行调整。

(一)商贸。建设国际商贸集散地、大型边境贸易市场和储运中心,发展特色商品和专业交易市场,推进边民互市贸易场所规范化,形成辐射周边的区域性商品集散中心,搭建中国—东盟重要国际贸易平台。

(二)加工制造业。致力于中国—东盟互补产品深度开发,重点发展农副产品、纺织服装、机械装备、电子产品、橡胶、木制品、包装等加工制造业;引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将合作区打造成为中老两国边境地区特色加工制造业基地。

(三)旅游。发挥双边旅游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边境文化、民俗风情、生态旅游、休闲度假、自驾车等特色旅游业。加强双边在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产品开发、市场主体培育、市场服务监管等方面开展更为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实现中老缅泰四国主要旅游目的地间互联互通,形成四国边境旅游环线。

(四)国际金融。推进在合作区内设立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发展国际证券、国际期货、保险等业务,鼓励社会、企业参与构建创新投融资平台。支持金融机构在合作区依法设立分支机构,形成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形式多样、优势互补、结算功能完备、中间业务发达的金融机构体系。

(五)现代物流。构建服务于产业链、加工制造业、边境贸易发展的国际商贸物流、国内商贸物流、保税物流、冷链物流、加工物流等物流服务体系。提高磨憨—南塔—清迈—曼谷、磨憨—琅勃拉邦—万象国际物流通道辐射能力和水平,最终将合作区构建成面向东盟的国际物流枢纽和货物集散配送中心。

 

声明 | 若有侵权请在下方留言,后台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
©2016-2017 西双版纳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滇ICP备16004840号
营业执照公示

滇公网安备 53282302000016号


操作说明
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