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的昆明,群贤毕至、高朋满座。
一件件关乎云南文化旅游业的盛事、喜事接踵而来——2019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云南文化旅游推介会在昆明举行, 澜沧江-湄公河文化旅游交流暨中老柬历史古迹自驾游活动在昆明启动,2019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开馆仪式暨“中国-太平洋岛国旅游年”闭幕式在昆明举行……
11月16日上午,2019滇老旅游发展研究座谈会在昆明滇池会展中心举行。来自云南和老挝旅游等行业主管部门、研究机构、企业、媒体等单位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参加活动。
座谈会由中国旅游研究院昆明分院暨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云南驻万象商务(企业)代表处主办。滇老相关旅游行业专家学者就如何加强旅游合作规划和项目实施进行了交流磋商,共话滇老旅游合作新未来,为推动滇老旅游合作建言献策。
一路连两国 风光无限好
座谈会上,中老铁路成了双方嘉宾反复提及的关键词。
中老铁路,是第一个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共同运营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境外铁路项目。更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接老挝国家从“陆锁国到陆联国”发展战略的标志性项目。
中老铁路一头是中国西南的枢纽城市昆明,一头是老挝首都万象。中老铁路可以说是一个自带流量的网红项目。根据规划,中老铁路(泛亚铁路中线)将继续向南延伸至新加坡。
联老挝、进泰国、最终直达新加坡。这样的前景很美好。当然,这也仅仅是云南铁路网“八出省、五出境”的其中之一而已。
云南地理位置独特,往东可进入太平洋,往西可进入印度洋;云南还是陆上连接南亚、东南亚、东亚的一个重要结合部。
有城市规划专家认为:“一个城市不与铁路联通,将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反之,火车一响,自然黄金万两。
云南的五网建设,最重要的就是交通网。在云南,修铁路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关系着“一带一路” 的五通建设,铁路关系着“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功能发挥。
正如中国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雒树刚说,澜沧江-湄公河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就像一条天然的“彩练”,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共浇澜湄合作之花,共享澜湄合作之果,实施亚洲旅游促进计划,开辟澜湄次区域合作更加光明的未来。
云南省长阮成发说, 我们期待与湄公河流域国家携手努力,共同深化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共同打造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共同推动建设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更好地促进澜湄次区域发展与繁荣。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2019滇老旅游发展研究座谈会上,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石林首先对滇老旅游合作进行了回顾。她介绍,云南省是中国唯一与老挝接壤的省份。这几年,得益于较近的地理优势,到老挝旅游的云南游客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的老挝人来云南旅游学习。借助近日正在举办的旅交会这一舞台举办座谈会,将助力推动云南与老挝在文化与旅游领域的合作,助力澜湄区域旅游合作发展。
老挝新闻文化与旅游部旅游管理司司长本麻•裴萨翁也介绍了双方合作情况。他说:“统计数据表明,2012年赴老挝旅游游客由近20万增长至2018年近80万,预计中国赴老游客数量还将持续增长。‘2019老中旅游年’系列活动在两国领导人推动下为游客出游提供了便利,相信中国赴老游客和老挝游客来华旅游的数量还将持续增长。”
另据介绍,作为‘2019中老旅游年’系列活动的重要落地项目,今年开通了老挝万象直飞上海的航班。统计显示,老挝航空公司每周有20个直飞中国的航班。从万象到昆明有7个航班、3个到广州、2个到长沙、3个到成都、1个到常州、1个到上海、1个到温州、2个到西双版纳景洪。中国飞往老挝的航班每日至少有11个,昆明、成都、长沙、上海、深圳等地都有直飞。
即将为中老游客提供便利的还有即将于2021年12月20日运营通车的中老铁路。“中老铁路的开通,不仅能为两国游客提供旅游互访的机会,也对中国面向东南亚实现投资贸易提供了便利,有利于形成滇老旅游圈带动下的经济带、文化带,对输送跨国货物也提供了便捷条件。”老挝国家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安湃万•康森斯维莱在会上提到。
展望未来合作,云南省旅游界专家人士给出了自己的提议。熊丽英认为,深入推动滇老旅游合作,需要做好互动组织建设、交通基建提升、人工智能技术引进、游客评价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搭建几方面的工作。赵书虹提出:滇老双方可考虑实现旅游营销战略,在市场共享、客源共送的基础上,积极借助自媒体互联网营销方式,在移动客户端寻找目标客户群。
未来可期 澜湄可见
2019滇老旅游发展研究座谈会上,双方出席嘉宾一直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推动实现“互联互通”,提升往来便利性,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合作加强来往。
会议同时还签署并启动了“中老旅游年影视周项目”:昆明可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老挝蓝莓设计公司将联手策划、制作、发起中老旅游年影视周活动,通过摄像、摄影、诗歌等艺术形式全面回顾中老旅游年合作成果、展现合作成效,并在老挝万象进行巡展,以节目的形式在中老各大媒体平台进行投放和宣传。
昆明可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老挝蓝莓设计公司开展合作,成立“可见蓝莓”合资公司,打造“可见澜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