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来,医疗卫生条件有限的老挝北部民众一旦谁生病了,家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将其送往中国境内的医院治疗。随着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针对老挝北部五省跨国医疗帮扶工作的推进,现在,老挝患者可选择到中国境内救治,也可直接到受中国医疗界援助的当地医院接受治疗。
全国首家跨国“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
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持设计的“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临床服务、人员、信息等资源,形成医疗服务、人才培养、健康和医院管理功能模块,促进不同医疗机构间的协调合作,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疗安全、控制医疗开支,解决区域内群众“看病难”问题,最终实现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无缝隙、综合的医疗保健服务。
2010年底,“共同体”落地西双版纳,极大提高了傣乡基层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率先在云南省实现医疗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远程视频全覆盖。2013年5月,“共同体”延伸到老挝南塔省,成为全国首家跨国的“共同体”,中老两国远程会诊和预约检查、预约专家成为现实。
2014年11月6日,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与老挝北部的南塔、琅勃拉邦、乌多姆赛、波乔、丰沙里5省省医院分别签署了医疗合作协议,合力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支持下,在管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对老挝5家省医院开展帮扶。2014年7月,“共同体”被列入“国家卫生健康委东盟10+1中老边境5省医疗卫生服务合作体建设”项目,这也是国家财政资金首次对州市级医疗涉外合作项目的直接投入。
跨国医疗帮扶成果丰硕
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派遣医疗队到老挝医院进行技术指导,规范儿科、急诊、护理等专业诊疗,邀请北大医院专家教授为老挝患者会诊,回访手术后恢复期的患者,指导开展新的诊疗技术,并参与对重症病人的抢救,开展义诊服务。援建老挝医疗救援队,填补了老方的这一空白。赠送老挝5省医院价值50万元的医疗器械,免费发放价值2.2万元的药品,成功举办了3届“中国云南西双版纳—老挝北部边境地区医院管理论坛”。
培训老挝医务人员是“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接收并对来自包括老挝首都万象的医务人员进行全方位培训,组织老方学员到对口科室跟班学习,到临床技能训练中心接受培训,安排汉语学习课程。所有技能培训均实现了“同质化”,即临床操作训练采取和州人民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同的规范要求,确保教到位、学到手。老挝籍学员普贞·强素力蓬以前不懂中文,通过培训后,能用简单的普通话代表学员发言,成了老挝学员中的“拼音达人”。
在州人民医院协调联系下,到我国参加相关活动的老挝5省卫生厅高级官员和医院管理干部27名分批受邀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昆明医科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等参观学习。截至目前,州人民医院已先后派出20批196名医护人员前往老方医院开展交流及技术指导,接受并培训了8批168名来自老挝的医护人员。如今,“洋徒弟”已遍布老挝各地,起到了医疗骨干的作用,深受老挝患者信赖。
中老双方建立了牢固的合作机制和高度的信任,在医院管理、医疗服务、人员(文化)交流、技术培训、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务实合作,为改善老挝福祉作出了积极贡献,传承发展了中老传统友谊,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助力,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医疗卫生合作交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样板。
老挝南塔省人民政府和老挝卫生部先后向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颁发“中老医疗合作贡献奖”。今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调研组对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主导实施的“中老医疗卫生服务合作体建设项目”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这是西双版纳医疗界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新作为、新贡献。
众多老挝患者受惠于“共同体”
开展中老“共同体”建设以来,老挝患者更加信任中国的医疗技术服务,每年到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超过3000人次,而更多的患者则住进老挝当地医院接受“共同体”的治疗和服务。与勐腊县山水相连的老挝勐新县哈尼族村民则二患病后,就是在老挝医院接受中老医生共同治疗的。他说,他的许多同胞是在当地医院第一次看到中国医生的模样的。
老挝南塔省边民南盐腰上长了一个巨大的包块,疼痛难忍,女儿带着她跑遍了老挝各大医院和泰国清莱医院均无果,最后来到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经过3个多小时手术,取出了一个近700克的血管瘤。曾经已经绝望的南盐热泪盈眶地拉着医务人员的手说:“谢谢中国医生!是你们救了我的命!”
曾在中国留学过的老挝医生梅华是老挝南塔省医院共同体项目负责人。她说,“共同体”建设让中老两国医生相互更加了解和信任,给老挝患者带去了福音。
老挝南塔省医院院长塞翁深有感触地说:“‘共同体’在帮助老挝医务人员提高医疗素养的同时,更给老挝人民带来了好处,为巩固老中人民的传统友谊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来源:云南网 记者:黄文学)